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维卡软化点测试仪的测试步骤是什么?

维卡软化点测试仪的测试步骤是什么?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7-08      浏览次数:98
    • 维卡软化点测试仪的测试步骤需严格遵循相关标准(如 ISO 306、ASTM D1525、GB/T 1634 等),核心是通过恒定升温速率和固定负荷,测量压针刺入试样至规定深度时的温度。以下是详细操作步骤:

      一、测试前准备

      试样制备与状态调节

      按标准要求加工试样:通常为厚度≥3mm、边长 10mm×10mm 的立方体(或直径 10mm 的圆柱体),表面需平整、无气泡、无划痕,边缘无毛刺。

      状态调节:将试样在温度(23±2)℃、相对湿度(50±5)% 的环境中放置至少 40h(部分材料需更长时间,如 GB/T 1634 要求 48h),消除加工应力对结果的影响。

      仪器检查与介质准备

      检查仪器各部件:确认压针(截面积 1mm²,端部圆角 0.5mm)无磨损、加载系统(砝码或力传感器)正常、位移传感器(精度≥0.01mm)校准有效。

      选择传热介质:根据测试温度范围选用合适介质(如低温用甘油,高温用硅油,避免介质在测试温度下分解或挥发),注入加热槽至淹没试样至少 5mm,且不接触槽盖。

      参数设置

      升温速率:按标准选择(常见 12℃/h 或 50℃/h,如 ISO 306 中 “方法 A" 为 50℃/h,“方法 B" 为 12℃/h)。

      试验负荷:根据材料类型选择(通常为 10N 或 50N,通过砝码组合或电子加载系统设定,偏差需≤±1%)。

      二、试样安装与调试

      放置试样
      将状态调节后的试样放入加热槽内的试样支架上,确保试样上表面水平,且与压针正对的位置无缺陷。若测试多个试样,试样间及试样与槽壁的距离需≥10mm,避免相互影响。

      压针与加载系统定位

      降下压针,使其轻轻接触试样表面(避免初始压力过大导致变形),此时位移传感器清零(记录初始位置)。

      施加规定负荷(如 10N):通过加载系统将负荷均匀施加到压针上,确保压针垂直于试样表面,无倾斜。

      介质初始温度稳定
      启动温控系统,使加热槽内介质温度稳定在(23±2)℃(或标准规定的初始温度),保持至少 5min,确保试样与介质温度一致。

      三、启动测试与数据记录

      开始升温与监测
      启动仪器加热程序,按设定的升温速率(如 50℃/h)加热介质,同时开启位移监测系统。过程中需实时观察:

      介质温度是否均匀(温差≤±0.5℃),避免局部过热。

      压针位移变化:随着温度升高,材料软化,压针逐渐刺入试样。

      判定终点与记录结果
      当位移传感器显示压针刺入试样的深度达到规定值(通常 1mm)时,仪器自动记录此时的介质温度,该温度即为维卡软化点温度(VST)。

      若手动记录,需在达到 1mm 深度瞬间读取温度,精确至 0.1℃。

      重复测试
      同一样品需至少测试 3 个平行试样(不同位置取样),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(若单个数据与平均值偏差超过 ±2℃,需重新测试)。

      四、测试后处理

      停机与降温
      测试结束后,关闭加热系统,待介质温度降至 50℃以下再取出试样,避免高温烫伤或介质飞溅。

      仪器清洁与维护

      清理加热槽:去除残留介质(如硅油需用专用溶剂清洗),避免杂质沉积影响下次测试。

      检查压针和传感器:若压针有磨损需更换,传感器定期校准(建议每 6 个月一次)。

      数据整理
      记录测试条件(负荷、升温速率、介质类型)、试样信息(材料名称、批号)及每个试样的 VST 值,按标准格式出具报告。

      关键注意事项

      负荷施加需平稳,避免冲击荷载导致试样提前变形。

      介质需定期更换(如硅油使用超过 50 次或出现浑浊时),防止老化影响传热效率。

      测试过程中不得打开加热槽盖,防止温度波动和介质挥发。

      通过以上步骤,可确保维卡软化点测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,为材料耐热性能评估提供可靠数据。


   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169号